分类: 政策导航  浏览(596) 

我国将开展百个碳达峰试点建设

碳达峰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尽早投入碳达峰,才能更好厘清挑战与机遇。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碳达峰先行试点推出有哪些积极意义?我国碳达峰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和困境?如何保障碳达峰试点有效落实?围绕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的发展方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多领域将形成示范效应

当前正处于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新时期。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各方对于怎样实现碳达峰没有清晰的路线图;另一方面,对碳达峰后碳增长面临的约束认识不足。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来看,改革通常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做法,再进行推广。此次《方案》要求的‘可操作、可重复、可复制、可推广’正是在积累这类经验。”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向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碳达峰试点是实施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发现阶段、产业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异,鼓励不同地区开展碳达峰试点,有利于摸索出多样化、差异化的低碳转型路径,为不同地区发展转型提供参考借鉴。另一方面,我国的碳达峰是梯次有序推进的,不可能全国一刀切、齐步走,开展碳达峰试点,有利于调动城市和园区积极性创造性,打造降碳先行区和引领区,为全国按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和园区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活动最频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承载着绝大部分的人口、产业和经济活动,也排放了绝大部分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抓好城市和园区就是抓住了全国减污降碳工作的‘牛鼻子’,在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吕连宏表示。

“在交通层面,当前交通行业的减排存在计算不清晰、机制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企业减排抓手和方法不足。例如,目前很多高速集团的减排探索没有可靠的方法学纳入CCER或碳交易。由于交通涉及到车辆、基础设施、燃料等一系列领域的排放,如何确定减排的边界并对减排量进行确权仍是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城市和园区层面的探索,可以推动未来交通领域的碳减排进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骆晓表示。

此外,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向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通过设立碳达峰试点可吸引新的投资,转换发展引擎,达成新旧动能的转换,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碳达峰试点也势必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能源行业的电气化,带动新能源技术的投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汪鹏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采访获悉,政策下发后,各地政府正按要求积极实施探索。例如,山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山西正在组织各市和园区申报碳达峰试点。”

试点省区具有代表性

从“双碳”进程来看,我国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吕连宏表示:“在制度设计方面,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立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并稳定运行;在结构调整方面,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十四五’以来压减粗钢产能超4000万吨,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62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

“目前各省区市均已提出碳达峰目标实现时间节点,其中北京市已官方宣布实现了碳达峰。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吉林、四川、天津等多省市碳排放已呈现显著的达峰趋势。”吕连宏进一步表示。

此次首批试点,《方案》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东中西区域分布等因素,选择率先在15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分别是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

“这15个省区具备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代表性,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能源生产和输出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用能大户,也有制造业发达的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经济强省,有利于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吕连宏表示。

全局发力走深走远

谈及碳达峰试点以及后续的健康有序发展,专家一致认为,需根据城市、园区各自特点,从政策与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孙永平建议,试点需要各自设定符合当地核心任务的目标,因地制宜,使碳达峰能更好地顺应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绿色竞争力。“要做好碳达峰工作,需要先打好基础,再确定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只有先建立起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制度体系,才能摸清家底,再根据自身优势或区域定位了解自身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要把碳达峰作为培育绿色增长点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要只看改革阵痛的地方,还要看到政策完善后,快速发展的机遇。”

吕连宏认为,中央和省级政府层面要做好保障工作,加强政策供给,充分给予试点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政策与机制创新的权利,做好试点重点工程的资金保障。城市和园区要正确认识试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落实好试点措施和试点工程,主动加强区域合作,为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总结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对于碳达峰试点的建设与推广,建议编制《国家碳达峰试点的建设年度报告》,客观评价试点工作推进进展,分析不足、总结经验。”

“近年来,我国已在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国家级试点,碳达峰试点可充分吸收和借鉴相关试点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升试点质效。”向柳表示:“未来地方试点要突出特色亮点,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创新举措,避免千城一面,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形成有显示度、有支撑力的经验做法。同时,建立碳达峰试点评价考核机制,构建有效的调度和督导机制,推动试点城市和园区常态化推进有关工作,持续擦亮试点牌子。此外,还可加强正向激励、部门协调,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机制创新、技术研发示范、结构性调整、能力建设等,让试点走深走实走远。”


文章来源:国际能源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