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业精选  浏览(40) 

实现化工节能降碳改造

化工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我国化工产业营业收入9.27万亿元,产业利润4862.6亿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化工第一大国和世界石油化工第二大国,无机原料、乙烯、甲醇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为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采与炼制产业,包括油气开采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产业,下游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以及居民生活配套服务相关产业。“十三五”以来,通过加快淘汰和有序退出落后产能,化工产业总体规模、产业集中度、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传统化工产业主要消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产生大量碳排放的同时,会排放多种空气污染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化工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要素发展,推动化工产业向好向绿向新转变。

第一,以新材料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以石油化工为例,我国每年在石油炼制与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近6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能超4500万吨,产量超3100万吨,产值首次超1万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已正式建成投产,与生产传统聚烯烃塑料相比,煤基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吨产品原料煤耗可降低约5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65%,工业增加值增加2至3倍,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和环保效益。在PGA技术的基础上,化工产业要逐步升级产品体系,构造以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为主的低碳产品替代传统产品,形成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系列产品,推进化工新材料综合利用、低碳多元化转型。

第二,以新技术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转型。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的规模集中度、基地集群化程度、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取得新突破。其中,大宗基础化学品产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以2022年10月中国石油广东石化拉开试产序幕为标志,我国炼油总产能已达每年9.2亿吨,其中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增加到32家,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

在炼化一体化、煤制烯烃、乙烷裂解等装置发展驱动下,我国乙烯总产能突破每年5000万吨。但国内基础化工市场较为饱和,很多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80%,部分关键原料依赖进口,茂金属聚乙烯和聚丙烯自给率约10%,异戊橡胶、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的自给率约在50%。需加快布局低碳高附加值领域,攻克从原料制备、材料合成到加工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助推价值创造、效率提升、管理变革。促进上中下游企业有效衔接、协同发展,推进化工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升级。

第三,以新工艺实现过程降碳,加快新能源与化工产业耦合发展。在生产环节,促进化工与绿电、绿氢有机融合,加强氢能在化工工艺过程中的使用,推动绿氢耦合化工项目规模化应用。近年来,我国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芳烃、汽油和二氧化碳制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化学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末端环节,大力探索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加快开展以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为主的技术攻关,为化工产业过程降碳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煤化工产业为例,其二氧化碳排放浓度高、易回收、成本低,其中70%可实现回收。目前,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的CCS示范项目已累计注入地下封存超30万吨二氧化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建成投产,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油田驱油开采与地质封存,预计每年可减排30万吨二氧化碳。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收藏